2020-1-女青年會 鄭仰恩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 推廣教育中心
2020學年上學期「碩士學分班」課程
一、課程中文名稱: 靈性的形成與深化:靈修神學的歷史探討
課程英文名稱: The Formation and Deepening of Spirituality: Historical Studies of Spiritual
Theology
二、授課老師姓名:鄭仰恩
三、課程目標:
本課程探討基督教歷史中主要的靈修神學傳統,包括天主教、東正教、路德會、改革宗、聖公會、衛理公會、福音派、靈恩派等,以及靈修運動的不同面向(如個人、團體、兩性、生態、公義運動、原住民運動等),以期修課同學能在教理史的基礎上認識基督教「靈性特質」(spirituality)的廣度與多元性,並藉助閱讀基督教歷史中的「靈修神學作品」或台灣信仰先輩的「靈修傳記」來探討靈修神學的深度內涵和本土特質。
四、課程要求:
- 請積極參與課堂中的討論,並研讀相關資料、做簡要口頭分享,特別是學期初有一個關於靈修「意象」(imagery)的小報告。也鼓勵同學可以於學期後半時在上課一開始或結束時帶領一個獨特或非典型的「靈修操練」模式,大約十分鐘。20%
- 在學期中以口頭報告的方式呈現一位靈修人物的生平事蹟及其主要靈修觀點,或介紹一個當代的靈修運動或團體(例如泰澤團體(Taize)、愛俄那團體(Iona Community)、拉丁美洲基層基督教團體(comunidades eclesiales de base)等)。20%
- 另需閱讀一份「靈修神學作品」或一本台灣信仰先輩的「靈修傳記」(可選擇老師指定的作品,也可自行選擇其他信仰傳記,但需與老師討論後再做確定),並藉助該作品探討靈修實踐的本土意涵,在指定時間提出分享或撰寫讀書心得報告(1200字)。20%
- 最後,請嘗試將上述兩份口頭報告資料整理成為書面的期末報告,並提出對「靈修」的探索心得和新想法(3000-4000字)。40%
五、 課程大綱及進度:
週 次 | 日 期 | 課 程 內 容 | 作 業 |
1 | 9/16 | 導論.基督教的「靈性特質」 |
麥格夫1-12; 侯特29-36 |
2 | 9/23 | 教會歷史中的聖靈運動 |
侯特10-26; 麥格夫13-59 |
3 | 9/30 | 靈修學的神學基礎和課題 | 麥格夫61-143 |
4 | 10/7 | 靈修學的意象與節奏 | 麥格夫145-196 |
5 | 10/14 | 天主教的靈修傳統(靈修人物:大德蘭、盧雲) | 侯特38-71 |
6 | 10/21 | 東正教的靈修傳統(靈修人物:女撒的貴鉤利) | 侯特74-93 |
7 | 10/28 | 路德會的靈修傳統(靈修人物:路德、潘霍華) | 麥格夫197-241 |
8 | 11/4 |
改革宗的靈修傳統 (靈修人物:加爾文、愛德華茲、畢德生) |
麥格夫243-298 |
9 | 11/11 | 聖公會的靈修傳統(靈修人物:赫伯特、魯益斯) | 侯特96-112 |
10 | 11/18 | 衛理公會的靈修傳統(靈修人物:約翰和查理衛斯理) | 麥格夫298-315 |
11 | 11/25 | 福音派與靈恩派的靈修傳統(靈修人物:巴刻、傅士德) | 侯特134-159 |
12 | 12/2 |
個人靈修與團體靈修(信徒運動) (泰澤・愛俄那・曠鄉等靈修團體) |
侯特162-170 厄利根 |
13 | 12/9 |
靈修與當代發展(一): 婦女運動與生態神學(靈修人物:希爾德嘉、茱利安、薇依) |
|
14 | 12/16 |
靈修與當代發展(二): 解放神學與原住民神學(靈修人物:古堤瑞茲、屠圖主教) |
|
15 | 12/23 | 停課(校外學習週) | |
16 | 12/30 | 台灣的本土靈修傳統(靈修人物:黃彰輝、高俊明) | |
17 | 1/6 | 結論・學習心得分享 | |
18 | 1/13 | 停課(期末考週) |
六、本課程核心能力:
靈性塑造力 | 教牧領導力 | 表達宣講力 | 聖經詮釋力 | 神學思辨力 | 歷史傳承力 | 整合實踐力 | 社會關懷力 |
---|---|---|---|---|---|---|---|
• | • | • | • | • |
七、參考書目:(前三本為指定參考書)
- 麥格夫(Alister E. McGrath)著。《基督教靈修學》。趙崇明譯。香港:基道,2004。
- 侯特(Bradley P. Holt)著。《基督教靈修神學簡史》。楊長慧譯。香港:道風山基督教叢林,1997。
- 畢德生(Eugene H. Peterson)著。《顛覆靈性》(Subversive Spirituality)。吳麗恆譯。香港:天道書樓,2005。
- 約瑟夫.德斯基著。《靈命操練—進程與實踐》。林千俐譯。台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教育委員會,2001。
- 畢德生(Eugene H. Peterson)著。《點。閱畢德生的藏書閣》(Spiritual Reading: An Annotated List)。吳麗恆譯。香港:天道書樓,2005。
- 巴默爾(Parker J. Palmer)著。《弔詭的應許:在矛盾中擁抱生命》(The Promise of Paradox: A Celebration of Contradictions in the Christian Life)。陳永財譯。香港:基道,2011。
- 巴默爾(Parker J. Palmer)著。《行動靈修學》(A Spirituality of Work, Creativity, and Caring)。陳永財譯。台北:校園書房,2013。
- 莫林諾著。《靈程指引》。陳美玲譯。新竹: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聖經書院,2015。
- 歐邁安原著。《天主教靈修學史》。香港:香港公教真理學會,1991。
- 周學信著。《無以名之的雲》。楊英慈等譯。台北:蒲公英,1999。
- 周學信著。《靈恩神學與歷史探討》。台北:華神,1999。
- 馬約翰著。《給上帝空間》。蘇美珍譯。台南:教會公報,2007。
- 馬約翰著。《風和火:聖靈與基督徒生命》。蘇美珍譯。台南:教會公報,2014。
- 葉寶貴著。《混亂中尋求寧靜:新女性主義與靈修入門》。台北:永望,2006。
- Worship Today: Understanding, Practice, Ecumenical Implications. Edited by Thomas F. Best and Dagmar Heller. Geneva: WCC Publications, 2004.
- Howard L. Rice. Reformed Spirituality: An Introduction for Believers. Louisville, Kentucky: Westminster / John Knox Press, 1991.
- Jon Sobrino. Spirituality of Liberation: Towards Political Holiness. Translated from the Spanish by Robert R. Barr. Maryknoll, New York: Orbis, 1988.
[靈修文獻/文選]
- Liturgies of the Western Church. Selected and Introduced by Bard Thompson. Cleveland: the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61.
- Western Spirituality: Historical Roots, Ecumenical Routes. Edited by Matthew Fox. Notre Dame, Fides/Claretian, 1979.
- Christian Spirituality: Origins to the Twelfth Century. Edited by Bernard McGinn, John Meyendorff, and Jean Leclercq. New York: Crossroad, 1985.
- Christian Spirituality: High Middle Ages and Reformation. Edited by Jill Raitt, New York: Crossroad, 1988.
- Christian Spirituality: Post-Reformation and Modern. Edited by Louis Dupre and Don E. Saliers. New York: Crossroad, 1989.
- Invitation to Christian Spirituality: An Ecumenical Anthology. Edited by John R. Tyson. New York an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 Exploring Christian Spirituality: An Ecumenical Reader. Edited by Kenneth J. Collins. Grand Rapids: Baker Books, 2000.
- Christian Spirituality: The Classics. Edited by Arthur Holder. London: Routledge, 2010.
- 傅士德(Ricard J. Foster)・史雅各(James Bryan Smith)編著。《屬靈操練之旅》(Devotional Classics)。袁達志・陶婉儀譯。香港:天道書樓,2004。
- 傅士德(Ricard J. Foster)・畢比(Gayle D. Beebe)著。《一生渴慕神:基督徒靈修七徑》(Longing for God)。平山譯。台北:校園書房,2009。
- 也請注意Classics of Western Spirituality系列的作品。
[本土人物傳記](另可增加)
- 胡文池著。《憶往事看神能》。台南:人光,1997。
- 井上伊之助著。《上帝在編織》。石井玲子譯。台南:人光,1997。
- 李嘉嵩。《一百年來事奉與服務的人生》。台北:李弘棋,2009。
- 周聯華。《周聯華回憶錄》。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1994。
- 張瑞雄。《台灣人的先覺—黃彰輝》。台北:望春風,2004。
- 蔡榮芳。《從宗教到政治:黃彰輝牧師普世神學的實踐》。台北:玉山社,2020。
- 高俊明・高李麗珍口述。胡慧玲撰文。《十字架之路:高俊明牧師回憶錄》。台北:望春風,2001。
- 高李麗珍口述。謝大立撰文,《見證時代的恩典足跡:高李麗珍女士口述實錄》。台北:台神出版社,2010。
- 謝大立。《謝緯和他的時代》。台南:人光,2001。
- 謝緯。《謝緯日記》。謝大立編。台南:人光,2001。
- 陳金興,《台灣另類牧師・醫師謝緯》。台北:前衛,2010。
- 王金河口述。《烏腳病之父王金河醫師回憶錄》。台南:王金河藝術文化基金會,2009。
- 蘭大弼。《蘭大弼醫生口述歷史》。劉翠溶等。台北:台史所,2002。
- 陳永興/口述。曾秋美・黃一城/紀錄整理。《無悔之旅:陳永興醫師的心路歷程》。台北:望春風,2010。
八、靈修人物/靈修作家:
俄利根(Origen, c. 185-254)
女撒的貴鉤利(Gregory of Nissa, c. 335-395)
耶柔米(Jerome of Bethlehem, c. 348-420)
本篤(Benedict of Nursia, c. 480-550)
伯爾那(Bernard of Clairvaux, 1090-1153)
希爾德嘉(Hildegard of Bingen, 1098-1179)
茱利安(Julian of Norwich, c. 1342-1413)
法蘭西斯(Francis, c. 1181?-1226)
多馬肯培士(Thomas a Kempis, 1380-1471)
依納爵(Ignatius of Loyola, 1491-1556)《神操》(Spiritual Exercise)
大德蘭(Teresa of Avila, 1515-1582)
十字架約翰(John of the Cross,1542-1591)
赫伯特(George Herbert, 1593-1633)
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 1703-1791)
愛德華茲(Jonathan Edwards, 1703-1758)
齊克果(Soren Kierkegaard, 1813-1855)《清心志於一事》(Purity of Heart… )
小德蘭(Therese of Lisieux, 1873-1897)
魯益斯(C.S. Lewis, 1898-1963)
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 1906-1945)
薇依(Simone Weil, 1909-1943)
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 1910-1997)
摩敦(Thomas Merton, 1915-1968)
盧雲(Henry Nouwen, 1932-1996)
古堤瑞茲(Gustav Gutierrez,1928- )
畢德生(Eugene H. Peterson, 1932- )
巴默爾(Parker J. Palmer, 1939- )
傅士德(Richard J. Foster, 1942- )
~~ 「我要報名」~~
~~ 「其他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