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雙連 鄭仰恩
台灣神學院「神學系」委託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推廣教育中心」代訓課程
2021學年度第一學期課程大綱
一、課程中文名稱:▲◎宗教改革運動
課程英文名稱:Reformation Movement
二、授課老師姓名:鄭仰恩
三、課程目標:
本課程以宗教改革運動中所呈現的神學、教會、社會、文化、政治等相關議題為主軸,通過講義、影片、閱讀、討論的方式,分析探討此一運動的特性、本質、歷史意義,及其對後世的影響,並特別探討此一具有劇烈「範型轉換」(paradigm shift)意涵的改革運動對台灣教會的啟示。
四、課程要求 (評量方式):
1. 全程參與課程及討論,分享自身教會的經驗,並做關聯性的思考。
2. 期中時交讀書心得報告一篇,由麥格夫的《宗教改革運動思潮增訂版》一書中選擇一章或由(讀書心得報告書單)中選擇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撰寫,讀書心得報告應包含內容摘要、評價、心得等部分,碩士學分班1500-2000字,神學士班800-1000字。(佔40%)
3. 學期後半時以自身的學習感想或對自身教會經驗的反省為主,做一口頭報告,期末時將其整理為書面報告,碩士學分班2000-3000字,神學士班1000-2000字,應含基本的附註和參考書目(佔60%)。題目撰寫方向建議如下:
a. 宗教改革運動對我的啟示(信仰反思、改革理念)。
b. 宗教改革運動對台灣教會的啟示(教會觀、聖餐觀、宣教觀)。
c. 宗教改革運動對現代基督徒的意義(恩典觀、婚姻觀、工作觀、政治觀)。
五、課程簡介:
宗教會墮落嗎?信仰會產生偏差嗎?本課程探討十六世紀時在歐洲因應教會的腐化與信仰的偏差所激發的宗教改革運動,以及其後建立的不同信仰傳統。在這個過程中,除了產生現今新教的不同教派外,也影響了近代社會的新觀點,包括對宗教、國家、職業、婚姻、經濟、文化等層面的新眼光,本課程也將探討此一具有劇烈「範型轉換」(paradigm shift)意涵的改革運動對台灣教會的啟示。
六、教科書:書 名 | 作 者 / 譯 者 | 出版社/出版年份 | |
1 | 《宗教改革運動思潮增訂版》 | 麥格夫著/蔡錦圖•陳佐人譯 | 香港:基道/2006 |
七、參考書:
書 名 | 作 者 / 譯 者 | 出版社/出版年份 | |
1 | 《九十五條及有關改教文獻考》 | Kurt Alan。王建屏.鄭秀清譯 | 香港:道聲/1989 |
2 | 《路德選集(上)(下)》 | 路德 | 香港:輔僑/1957 |
3 | 《路德文集》 | 路德 | 香港:路德會文字部/2003 |
4 | 《加爾文傳》 | 帕爾克(T.H.L. Parker)。《加爾文傳》。王怡芳.林鴻信譯 | 道聲/2001 |
5 | 《基督教要義(上)(中)(下)》 | 加爾文 | 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
6 | 《從加爾文到今日改革宗傳統:多元開展/與時俱進的信仰旅程》 | 鄭仰恩 | 台南:台灣教會公報社/2018 |
7 | 《加爾文與今日教會》 | 鄭仰恩等著/《加爾文與今日教會》/林芳仲主編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2011 |
8 | 《不列顛宗教改革思潮》 | Winthrop Still Hudson等著。許牧世等譯 | 香港:輔僑/1962 |
9 | 《回到根源去:福音信仰與改教精神》 | 鄧紹光主編 | 香港:基道/1999 |
10 | 《基督教社會思想史》 | 特爾慈。《基督教社會思想史》。戴盛虞、趙振嵩譯 | 香港:基督教文藝/1960 |
11 | 《基督與文化》 | 尼布爾.利查著。《基督與文化》。賴英澤、龔書森譯 | 台南:東南亞神學院協會台灣分會/1979年三版 |
12 | 《The Age of Reform 1250-1550: An Intellectual and Religious History of Late Medieval and Reformation Europe》 | Steven Ozment |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0 |
八、課程進度:每週四晚上6:40~9:30 (3學分) 上課地點:雙連長老教會
週 次 |
日 期 |
課程內容 |
作 業 |
備 註 |
1 | 9/16 |
課程介紹. 導論:「改革」的意涵 |
||
2 | 9/23 |
中世紀背景: 聖禮制度和經院哲學 |
《宗教改革運動思潮》第一章 | |
3 | 9/30 |
宗教改革運動的背景及緣起: 人文主義・印刷術 |
《宗教改革運動思潮》第二章 | |
4 | 10/7 |
宗教改革運動的背景及緣起: 城市處境・中產階級 |
《宗教改革運動思潮》第三章 | |
5 | 10/14 |
馬丁路德的改教傳統: 福音與信仰的本質・恩典觀・終末思想 |
《宗教改革運動思潮》第四章 | |
6 | 10/21 |
加爾文的改革宗傳統: 聖經觀・自由與體制・政治思想 |
《宗教改革運動思潮》第五章 | |
7 | 10/28 |
極端派(小派)的傳統: 門徒職分・真教會・宗教迫害與容忍 |
《宗教改革運動思潮》第六章 | |
8 | 11/5 |
羅馬大公教會傳統: 大公教會・聖禮觀・崇拜與靈修 |
《宗教改革運動思潮》第七章 | |
9 | 11/11 |
英國教會的發展: 清教徒運動.教派主義的發展 |
《宗教改革運動思潮》第八章 | |
10 | 11/18 | 神學週講座 不上課 學生參加講座 | ||
11 | 11/25 |
宗教改革運動的遺產 (1): 法規和教理問答・紀律與體制・ |
《宗教改革運動思潮》第九章 | |
12 | 12/2 |
宗教改革運動的遺產 (2): 婚姻與家庭・青少年教育 |
《宗教改革運動思潮》第十章 | |
13 | 12/9 |
宗教改革運動的遺產 (3): 信徒皆祭司・天職・工作倫理 |
《宗教改革運動思潮》第十一章 | |
14 | 12/16 |
宗教改革運動的遺產 (4): 現代性・新教與資本主義・社區服務 與公民社會 |
《宗教改革運動思潮》第十二章 | |
15 | 12/23 | 溫書假 不上課 | ||
16 | 12/30 |
宗教改革運動的遺產 (5): 自然科學的興起・人權與抵抗運動 |
《宗教改革運動思潮》第十三章 | |
17 | 1/6 |
宗教改革運動的遺產 (6): 藝術與美學・繼續改革中的教會 |
《宗教改革運動思潮》第十四章 | |
18 | 1/13 | 結論・學習心得分享 | ||
~~ 「我要報名」~~
~~ 「其他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