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首頁  | 台神首頁  | 台神研

2024-1-濟南-張廷玉-神學導論

 

神學導論


Introduction to Theology

 

課程介紹

「上帝是誰?」是所有信徒最想理解的層次!你知道你所信的「基督信仰」嗎? 
「上帝、基督、聖靈、罪、信心」這些主題將成為探討神學的啟蒙概念。本課
程以主題性思考,從「認識上帝」與「認識人」的原則,呈現二者相互關連的研
究,並銜接閱讀書籍的素材,深化神學思想的訓練,進一步培養神學探討的興
趣。「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而來」,歡迎一起認識上帝的神學導論。
*預修「委訓神學概論」者請洽助理。
  

課程目標

課程主要以「系統主題」為研究主軸,並且整合各神學學科,以「認識上帝」與「認識人」為基本原則,
呈現二者相互關連的各種主題關聯,以建立基本的神學思考,輔佐以閱讀報告討論,培養繼續研習神學的興趣。

 

張廷玉 老師

台灣神學院系統神學博士
台灣神學院神學系主任
台灣神學研究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張廷玉

 

課程要求

1.讀書報告20% 
2.神學反思20% 
3.期末作業60%
*口頭報告要領
1.請使用 PPT 作口頭報告。
2.神學反思 15 分鐘,最多呈現三個轉折點。讀書報告 15-20 分鐘,使用條列式陳列重點。
3.讀書報告主要有「內容要點」,並少部分「心得回應」,帶有「對話」精神。
4.必須熟悉內容,聽者的注意力有限,重點精簡而呈現清楚。 
5.請勿朗讀手稿方式。

 

教科書

1. 奧古斯丁。《懺悔錄》。周士良譯。台北:台灣商務,1998。
2. 馬丁路德。《路德選集》(上)。徐慶譽、湯清譯。香港:基文,1968。
3. 林鴻信。《認識上帝與認識人的九個探險》。台北:校園,2011。
 ※請注意:第二次上課之前完成閱讀《懺悔錄》第一章。

 

參考書目

1.伯克富。《基督教教義史》,趙中輝譯。台北:改革宗,2007。
2.李錦綸。《永活上帝生命主―獻給中國的教會神學》。台北:中福,2004。 
3. 林鴻信。《系統神學》。新北市:校園書房, 2017。
______。《基督宗教思想史》(上下)。台北:台大出版,2013。
______。《莫特曼神學》。台北:禮記,2002。
______。《莫特曼神學研究》。上海:上海人民,2010。
______。《聖神論》。新北市:校園書房,2007。
______。《點與線:論人》。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 2008。
______。《教會生態學》。新北市:校園,2012。
______。《忘我神學:基督信仰與中西思潮》。新北 市:校園 2018。
4.莫爾特曼(Jürgen Moltmann)。〈今日三一神學〉,周偉馳譯。《現代語境中的三一論》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編。香港:編者,1999。
______。《三一與上帝國:論上帝的教義》,周偉馳譯。香港:道風,2007。
______。《被釘十架的上帝》,阮煒等譯。香港:道風,1994。
______。《來臨中的上帝:基督教的終末論》,曾念粵譯。上海:上海三聯,2006。
______。《盼望神學:基督教終末論的基礎與意涵》,曾念粵譯。香港:道風,2012。
______。《神學思想的經驗:基督教神學的進路與形式》,曾念粵譯。香港:道風,2004。
______。《創造中的上帝:生態的創造論》,隗仁蓮等譯。香港:漢語,1999。
5.麥格夫(Alister McGrath)。《認識三一神論》,潘秋松譯。台北:校園,1993。  
______。《歷史神學》,趙崇明譯。香港:天道,2002。
______。《基督教神學淺析》,蔡錦圖譯。香港:基道,2005。
6.奧古斯丁(Augustine Hipponensis)。《論三位一體》周偉馳譯,上海:商務,2015。
_____。《獨語錄》。成官泯譯。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1997。 
_____。《論自由意志》。成官泯譯。上海:人民,2010。
7.虞格仁(Nygren, A.)。《歷代基督教愛觀的研究》。二冊。香港:中華信義會,1950, 1952。(虞格仁。《基督教愛觀研究》。台北:道聲,2012。)
8.路易斯或魯益師(Lewis, C.S.)。《四種愛》(The Four Loves),汪詠梅譯。台北:校園,2019。 
______。《夢幻巴士》(The Great Divorce),魏啟源譯。台北:校園,1991。
______。《卿卿如晤》(A Grief Observed),曾珍珍譯。台北:雅歌,1996。
______。《地獄來鴻》又譯《魔鬼家書》(The Screwtape Letters),魯繼曾譯。香港 : 輔僑,1958。
______。《痛苦的奧秘》(The Problem of Pain),鄧肇明譯。香港:基文, 2007。
______。《反璞歸真:純粹的基督教》(Mere Christianity),汪詠梅譯。台北:五南,2016。
9.諾門.拉索 (Norman Russell),《希臘教父傳統中的神化教義》。謝仁壽、周復初譯。新北:聖經資源,2014。
英文書目
Grenz, Stanley J. Rediscovering the Triune God : The Trinity in Contemporary Theology. Grand Rapids: Eerdmans. 2003.Kärkkäinen, Veli-Matti, Christian Understandings of the Trinity: The Historical Trajectory, Minneapolis, Fortress Press: 2017.
Jungel, Eberhard. God’s Being Is in Becoming : The Trinitarian Being of God in the Theology of Karl Barth. A Paraphrase. Translated by John Webster. Grand Rapids: Wm. B. Eerdmans, 2001.
Kärkkäinen, Veli-Matti. The Trinity: Global Perspectives. Louisville and London: Westminster John Knox Press, 2007.
Kasper, Walter. The God of Jesus Christ. Trans. By Matthew J. O’Connell. LondonSCM, 1984.
Kitamor, Kazo. Theology of the Pain of God. London : SCM, 1966.
Pannenberg, Wolfhart. Systematic Theology I. Translated by Geoffrey W. Bromiley. Grand Rapids : Eerdmans, 1991.
Zizioulas, John. Being as Communion. Crestwood NY: St Vladimir’s Seminary Press, 1985.

 

課程資訊

週一 晚6:40–9:30(3學分)。上課地點:濟南教會。 (同步遠距教學)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