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在當代教會中彷彿洪水猛獸,但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不斷見證現代主義下世界理想很 豐滿但卻又真實的不完美。 我們現在的青少年們就是在後現代處境下成長的。不斷反思現代中各種人生意義和社會的「理 想」,嘗試找尋與現代傳統不同的方向。要牧養這一代的青年,就先要認識後現代主義如何塑 造這青年的價值觀及生活形態。再進一步思考在後現代主義中如何牧養後現代青年。 本課程在後現代處境中,從情感、靈性與理性三個面向,探討青少年牧養策略的可能性。一同 學習在台灣處境下如何牧養我們信仰群體中的青少年,反思教會青少年牧養的變化與可能。
1.認識後現代主義下的台灣教會與青年處境 2.學習在這樣處境下如何牧養我們信仰群體中的青少年 3.反思教會青年牧養的變化與可能 4.實際操作一場符合現代青年的聚會
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宗教學博士 台灣神學院神學研究所道學碩士 新使者雜誌執行主編
1.第三節為討論課者,積極參與討論20% 2.期中報告:選定一你有興趣的教會青年工作個案,觀察事工的思考脈絡,並以課堂所提及的青年思考方式分析之,以口頭報告的方式呈現。20% 3.以本課程中所提及的理念全班共同設計一份青年聚會。20% 4.最後,請嘗試我們這學期中的學習整理成為書面的期末報告,並提出對我們的教會的建議(3000-4000字)。40%
教師自編教材
1. 洪中夫。《問出好問題:讓青少年愛上查經的提問法》。新北:校園書房,2015。 2. 郭託有, 陳伃柔, 鄭伊庭, 游廷煒。《體驗教育理論與實務》。台中市:華都文化,2015。 3. H. Lynn Erickson, Lois A. Lanning, Rachel French。《創造思考的教室:概念為本的課程與教學》。劉恆昌譯。台北市:心理,2018。 4. 沈清松。〈從現代到後現代〉,《哲學雜誌》, 第四期 (台北 哲學雜誌社,1993), 頁 4-25 5. Gerard Delanty著。《現代性與後現代性:知識、權力與自我》。駱盈伶譯,新北市:韋伯,2009。
週一 晚6:40–9:30(2學分)。上課地點:濟南教會。
點選查看更多
其他課程